近年来,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坚持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并行,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区内基础设施规模稳步扩大,城镇规划建设不断加强。
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国华告诉记者,5年来,合作区累计投入7.5亿元,实施了“七通一平”和“四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10平方公里扩区工程全面启动,拉开了合作区发展框架。同时,合作区高质量、高速度地实施了供水、排水、供电、供汽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四纵四横”的主干道交通网络。投资3000多万元高标准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5年新增绿化面积22万平方米。适时调整建设思路,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到提高综合服务功能等方面,建设了标准工业厂房、海关监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保税仓库、边贸市场、污水处理厂等设施,为入区的企业和项目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综合配套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合作区的对外吸引力和竞争力,为迎接图们江区域新一轮开发热潮打下了坚实基础。
张国华介绍说,合作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种市场,积极构建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国际高端产业集聚的现代产业体系,紧紧围绕巩固提升高端木制品精细加工、高档纺织服装加工、绿色食品及海产品精深加工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制药产业、汽车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钢铁产业和石油炼化储备产业两大战略产业,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国际物流基地、国际总部经济基地、国际边境旅游休闲基地、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国际高尚生态居住基地五大国际服务业基地。与此同时,按照“同一产业集中布局,关联产业就近布局,非关联产业顺势布局,国别产业平等布局”的原则,优化合作区空间格局和功能分区,建设国际产业园专业化分工合作的经济合作区,形成由出口加工区、中俄互市贸易区、国际高端制造业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组成的“两区两园”的建设格局,促进合作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随着合作区城市化与工业化并举步伐的加大,合作区正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及国际通道建设,提升国际合作的能力。
“十二五”期间,合作区将进一步配合珲春市疏通对俄铁路和高速公路通道。利用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合作规划出台契机,在东北亚铁路集团公司与俄罗斯远东铁路公司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基础上,恢复珲卡铁路运输,推进扎鲁比诺港综合开发利用,建设珲春至海参崴高速公路、珲春至东宁铁路、珲春至绥芬河高速公路,推动中俄韩日四国联运航线建设;进一步配合珲春市疏通对朝高速公路通道。应对朝鲜将罗先市升格为国家特别市的战略举措,新建圈河口岸大桥,提高朝鲜罗津港使用率。抓住珲乌高速公路通车的机遇,进一步加快论证建设珲乌高速公路到圈河口岸的连接线和到珲春口岸的连接线,形成“高速连口岸”的高效便捷国际通道;继续开展与俄朝港口的经济合作,将沿边优势转变为沿海优势,将口岸优势转变港口优势;扩建珲春国际换装站,力争到2015年宽轨卸车能力250万吨/年,准轨装车能力250万吨/年。
“十二五”期间,合作区着力构建四纵五横的内部交通通道主框架,将修通合作区新安路、森林山南路、东关南路和东关东路,分别通过森林山大桥、东关东桥与珲春市区的新安路、森林山大路、东关路、河东路连接,保障合作区与珲春市区南北向交通的畅通;将修通合作区新元路、创新路、创业路、宏图路和通关路,保障合作区东西向交通的畅通;将建设连接市区森林山大路和合作区森林山南路的斜拉桥,确保珲春老城区与河南新区融为一体,拉动合作区和珲春市的人气,为大项目建设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扩建污水处理厂、建设变电站、建设供水设施、建设河南热源厂和新建垃圾中转站,进一步完善市政设施;围绕公租房、廉租房、图鲁村新村、长城村新村、近海新村、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工程建设,完善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扩展城市功能。此外,按照园林城市的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合作区道路绿化和厂区绿化,在新区建设中预留园林公园、绿化游园、绿地广场,提高绿化覆盖率。综合整理合作区内部松林河、玉带河、月亮河、龙泉河和敬信河(南干渠),形成五条蓝色水带,分期建设滨河生态公园和小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