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3月2日电 题:吉林:汇聚“五湖四海”资源促东北振兴 新华社记者褚晓亮、段续 3月1日,吉林省与北京市合作对接活动在北京举行,双方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就在不久前,吉林在春节期间举办了吉林人回乡座谈、邀请京沪粤港50余家企业负责人座谈对接、学习浙江等发达地区经验全面启动“只跑一次”改革……主动融入最具活力的区域板块,积极汇聚“五湖四海”资源,吉林正在跳出东北地域局限,以奋斗者的姿态,用大开放的视野,全面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
以大合作启幕“奋斗之年” “北京第一列地铁就是来自吉林”“吉林优质雪场可以成为北京冬奥会后花园”“双方干部可以进一步交流挂职”等,在吉林北京合作对接会上,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干部和企业家们争相交流。一系列合作协议的签署也使双方合作更加务实。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与长春新区和一汽集团都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中关村将在长春新区建设科技园区,一汽集团也将在中关村建设智能汽车创新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翟立新说:“长春有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通过把中关村的模式引入长春,能够激发当地科教资源的内在动力,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新的动能。”
与北京合作的热烈景象,是吉林今年以来奋力塑造开放合作新格局的缩影。2月20日农历正月初五,省政府在春节假期召开吉林人回乡创业就业座谈会。报名人数众多,原定的一百人会议室不够坐,前一晚临时挪至可容纳三百人的会议室,但开会时依然爆满。
2月22日正月初七春节假期后第一天上班,吉林又马不停蹄地召集京沪粤港企业家深入座谈。短时间内高规格高密度的合作活动,令人耳目一新,应接不暇。 立足高质量发展共谋振兴 合作不能在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模式下进行简单的产业转移,更不能为经济发展而吸收落后产业,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实现共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吉林各级领导干部对合作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吉林生态优势好,优质农产品多,竞争力强。”吉林省农委主任于强说。在与北京、浙江、粤港澳等发达地区对接时,提升供应保障水平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同时,推进吉林农业现代化,是核心任务。 效果正在显现:以农业为例,首农集团旗下的古船牌吉林稻花香大米、杂粮杂豆等18款产品遍布首都18个商超系统2000个门店,推动吉林农产品的优质优价。2017年,吉林大米销售额增长近两成。 一场场对接活动中,吉林省内着眼于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农业、高新材料、生态环保、空间技术等项目吸引了许多省外地区、企业的注意。
吉林省长光卫星公司主营卫星遥感信息服务,是合作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吉林一号商业遥感卫星未来将组建覆盖全球的卫星网络,得到很大关注。“原来吉林还能发展卫星,这些高质量项目引起我们周边许多人的注意。”来自香港的企业家李嘉音说。
“在座有首钢、北汽、北控等知名企业负责人,我们的碳纤维原丝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很高,在新能源汽车、奥运场馆建设等项目上期待合作。”吉林化纤董事长宋德武说。 吸引域外游客发展高质量冰雪旅游、吸引高技术项目发挥科教优势、吸引农业企业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开放的吉林正在奋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厚植发展土壤筑起引凤“暖巢”
春节前,吉林省推出被称为“人才十八条”的人才新政,最高给予200万元安家补贴、为子女入学提供方便、给予创新项目最高50万元资助等,被誉为吉林力度最大的人才政策。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就业指导部门有关负责人说,经过大力宣传,许多学子开始更深入了解吉林,有意向省内单位靠拢。
2月22日,吉林召开全省“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大会,这是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在春节上班后第一天召开省市县乡各级干部参加的大会,共8500余人参加,就是为了凝聚干劲,奋斗不放松。 紧接着,全面推进“只跑一次”改革被提上日程。在过去几年累计为企业减负近300亿元、近200个服务事项能够一站式办理的基础上,吉林要求今年7月底前各地市各部门“只跑一次”事项要达到80%以上,尽全力打造“遇事不求人、规则无偏见”的发展环境。
“作为金融支持桥梁机构,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投资环境向好,给域外企业留下深刻印象,接待企业也多了起来。”国开行吉林分行副行长孙乃波说。 吉林省软环境建设办公室主任宋刚表示,下一步将再造流程让办事时间最少,查处一批涉软案件,打造诚信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