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来自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喜讯频传。今年以来,该区大力实施“工业立区、项目强区、环境兴区、商贸富区”发展战略,全区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开放带动作用显著增强。2012年,全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6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4亿元、进出口总额8.2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0%、30%、22.4%。
近年来,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期的2.28平方公里扩展到目前的5.6平方公里。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总投资19亿元的10平方公里扩区工程,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大。形成了“四纵四横”主干道交通网络,兴建了标准工业厂房、海关监管中心、政务中心、保税仓库、边贸市场、污水处理厂等设施,能够为入区企业和项目提供较为完善的综合配套服务。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综合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通过不断的转型调整和优化重组,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产业结构由过去单一的纺织服装业和木制品加工业转变为现在以能源矿产业、纺织服装业、木制品加工业为主体,生物制药、高新电子、新材料及新型建材、食品水产品加工等产业为补充的多元化产业格局。截至目前,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内注册企业447户,包括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40户外资企业。中国紫金、韩国特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派高生物制药、国遥博诚遥感技术、正兴氮化硼加工、华瑞人参系列产品开发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项目相继落户区内,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同时,珲春出口加工区和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稳步发展。珲春出口加工区是全国15个首批出口加工区试点之一,依托功能和政策优势,出口加工区逐步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区内企业由2005年的17户增加到现在的61户,初步形成了木制品加工、海产品加工、能源矿产加工等特色产业。作为我省唯一对俄开放的边境贸易功能区,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采取“口岸查验,区内交易”的监管模式。区内交易俄方以海产品为主,中方以轻工商品为主。2012年预计实现俄边民入区15.6万人次,同比增长29%;实现对俄出口额5亿美元,同比增长25%。
为有效盘活合作区资产,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于2008年组建成立了天成开发建设公司。其子公司天诚小额贷款公司已上缴税金889万元,实现净利润1590万元。该公司2010年跻身“中国小额贷款公司竞争力100强”。
据吉林省经合局党组书记李铁介绍,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将依托区位、资源、政策、人文、载体等优势,推动开发区之间联动发展。依托长吉腹地支撑,发挥珲春的口岸通道和出口加工区优势,利用两种资源,面向两个市场,形成优势互补、内外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一方面对接长春、吉林汽车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配套企业在珲春投资建厂,延伸产业链条。另一方面,积极与相关开发区开展合作,用好出口加工区“境内关外”等政策,在海产品加工、金属冶炼等产业上,实行“粗加工在外、深加工在内”发展模式,推动跨境产业合作。此外,依托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现有的浦项现代物流园区、国际商品交易市场、东北亚国际边贸物流中心等大型商贸物流项目和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循环经济产业园等载体,积极培育和引进大型专业化物流企业,特别是长吉两地的物流企业,大力培育专业市场,整合物流资源,构建服务长吉图、面向东北亚的国际化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