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新区是2016年2月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 17个国 家级新区,规划面积约499平方公里,下辖一个国 家级高新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包含1个乡、7个街道,40个社区,39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58万人。
长春新区组建以来,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重要平台、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的定位要求,在省市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项目立区、产业兴区、科技强区、改革活区、服务优区,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呈现出量质齐升、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十三五”时期,GDP年均增长8.2%,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3%,连续五年保持全市绩效考核开发区板块第 一名。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3.9亿元,增速8.9%;规上工业产值790.2亿元,增速10.6%;固定资产投资440.6亿元,增速9%,持续领跑东北国 家级新区,其中GDP和规上工业增速在19个国 家级新区中分别排第4、第3。今年一季度GDP和规上工业增速在19个新区中均排第3,固投增速排第8,顺利实现了“开门红”。
一是主导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围绕培育壮大生物医药、IT、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新区每年新引进产业项目100个以上,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到45个,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66户。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企业200余家,去年底产值达到160.8亿元,占全市82.4%。国药集团新冠疫苗项目正式投产,已获得批签发上市供应,保守估计将拉动新增产值60亿元。IT产业引进了华为科创中心、嘉诚信息等潜力较大项目,形成了以光电器件、光电显示等为重点的光电子产业集群,长城信创智能制造基地是东北首 家自主安全笔记本电脑生产商。航空航天产业集聚了上下游企业300多家,龙头企业长光卫星是国内唯 一一家集卫星研制、运营管理到信息服务的全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前不久被评为东北唯 一一家独角兽企业,目前“吉林一号”卫星在轨总数达到25颗。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聚了一汽奔腾、天合汽车等重点企业130余户,去年产值430亿元,形成了产业链较为完整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今年聚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全年实施总投资2175亿元的项目254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394亿元,产业类项目占比达64%,落实春季开工项目124个,实施总投资533亿元的专项债项目38个(其中新申报19个),计划争取当年专项债资金133亿元。
二是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新区先后获批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即将于年内获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连续两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全区集聚国 家级研发机构5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近100个,打造了华为科创中心、环吉大双创生态圈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680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277户,均占全市1/3左右。持续加大上市服务力度,累计培育上市企业13家,占省市比例分别达到24%、39%,推动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吉林省基地落户新区,奥来德实现全省科创板“零突破”,吉大正元在深圳主板上市,中邦环境、英利汽车相继成功上市,百克生即将在科创板上市,长光卫星、海谱润斯和嘉诚信息等企业加快上市申报步伐。扎实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实施了“长白慧谷”英才计划、“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特殊人才“编制池”、新区奖学金等有效举措,先后引进培育各类人才近16万人,占全市12.3%。
三是对外开放合作持续深化。围绕服务吉林省“一带一路”向北开放重要窗口建设,高标准打造“一区、两港”开放平台,“一区”就是去年获批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将于近期挂牌,未来将重点推动六大功能区建设(物流保税区、临空制造区、商业文化区、教育科研区、商务会展区、生态农业区)。“两港”就是国际陆港和国际空港,吉林省第 一个、也是唯 一一个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在新区开通,依托这些平台,未来将分阶段推进综保区、自贸试验区、自贸内陆港及“大通关”开放通道建设。围绕深化区域合作,高标准推进了中俄、中白、中日、吉浙、津长等一批跨区域合作园区建设。
四是营商环境持续提档升级。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营商环境标兵单位,“证照分离”“标准地+承诺制”等多项改革被省市列为试点;“管委会+公司+园区”改革入选了中国改革2020年度50个典型案例;制定涵盖产业升级、科技创新、金融发展、人才集聚的“8+3”政策体系,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政策出台仅两天就兑现首笔 200万元扶持资金,累计为671户企业兑现资金近6000万元;创新推出 “企业家座谈会+沙龙”、高管微信群、“企业问题我来办”等特色服务品牌,未来将瞄准“东北蕞优、全国一流”目标,对标世 界银行评价指标体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再打造一批特色服务品牌,推动新区营商环境从制度层面向文化层面跃升,力争“十四五”迈入国 家级新区第 一方阵。
五是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按照城市的标准建设新区,在发展中统筹考虑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推动“产城一体”、打破“围墙经济”“产业孤岛”。总投资98亿元的“三路七桥”基本实现贯通,伊通河北北段、北湖湿地、饮马河等重大生态工程扎实推进,新区获评为“国 家级绿色园区”;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城市管理连续三年在全市考核中位居第 一;每年实施“幸福新区行动计划”,解决一批民生实事,新区人民医院、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建设,实施崇文、启源等4所学校新建扩建工程,奥体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新区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今年全面落实第三个十年绿美吉林行动,进一步完善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公共交通等生活配套,提升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
“十四五”时期,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以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坚定不移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力争“十四五”末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5%,经济总量迈上1500亿台阶,综合实力进入国 家级新区前十,把新区打造成为支撑长春、辐射全省的创新型产业基地和引领东北、全国一流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为推动省市新一轮振兴发展贡献新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