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珲春市采访时了解到。边境经济合作区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该区行政区划面积7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1.77平方公里。2010年,合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亿元、工业总产值80亿元、财政收入2.08亿元、进出口总额4.8亿元。
今年上半年全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7亿元,同比增长37.5%;工业总产值51亿元,同比增长34.2%;财政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67.7%;进出口总额3.2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亿元,同比增长23%。
开发开放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该区建区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期的2.28平方公里扩展到目前的5.6平方公里,目前合作区存量土地和资产达到3亿元。为打造投融资平台,2008年财政出资注册了合作区天成开发建设公司,目前天成公司累计实现各项收入5301万元,上缴各项税金1221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合作区产业体系由过去单一的以纺织服装业和木制品加工业为主转变为现在的能源矿产、纺织服装、木制品加工、高新电子、新型建材、食品海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循环经济、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从无到有,日益壮大,已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目前,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支撑带动作用强的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总投资5亿元的20万吨再生能源深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紫鑫药业动物药项目和年产300吨人参干品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1.2亿元的紫金矿业扩建项目已开工建设。
“两区”发展势头良好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出口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出口加工区的功能优势日益显现。2010年实现进出口额2.18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额的13.7%,是2005年的49.6倍,今年上半年加工区实现进出口额9777万美元。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十一五”期间上升势头十分明显,2010年实现对俄出口额4.05亿美元,占全省对俄贸易的75%,今年上半年实现入区人数4.36万人次,互市贸易额9930万美元。
该区作为长吉图先导区窗口城市珲春的前沿和核心区,目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该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战略的总体部署,抢抓黄金发展机遇期,着力实施投资拉动、产业转型升级、对外合作、民生改善四大战略,规划建设加工产业、商服居住和国际物流三大板块,重点发展能源矿产加工业、高端木制品精细加工业、医药食品业、高新电子及新材料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六大产业,着力打造吉林省利用境外资源加工基地、林产品加工基地、新能源及新材料产业基地、总部经济基地等四大基地,进一步提升整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全力将合作区打造成为珲春特殊经济区的核心区,长吉图区域内跨境经济合作的先行区、经济增长的引领区、改革创新的试验区、科学发展的模范区。
“十二五”期间,该区努力实现主要经济指标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到2015年,合作区GDP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36.5%;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5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将达到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将达到300亿元。位居全省开发区和全国14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