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1998年底建区,2010年4月被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吉林经开区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行政辖区10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0.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万人,现有各类企业1605户,其中“三上”企业(工业—规模以上、建筑业—资质以上、批发零售业—限额以上)近百户。
2009年以来,吉林经开区快速发展势头强劲。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企业产值、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分别是2008年的2.2倍、2.1倍和2.2倍,年均增速分别为30.1%、27.7%和31%;吉林经开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级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吉林市12个百分点、8.9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
按照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吉林经开区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重点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和碳纤维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充分发挥经开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关键节点作用、长吉一体化龙头区域辐射带头作用、东北重要自主创新示范区作用。未来5年,凭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优势、体制优势和环境优势,吉林经开区将向千亿级开发区迈进,成为吉林北部工业新区的核心区。一、一、得天独厚的中枢区位、优越的交通物流优势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东北亚经济圈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腹地,地处东北交通主干线的枢纽,区位优势明显。东北地区铁路主干线长图铁路贯区而过,区内有九站和新九站两个铁路中间站,设有日编解作业量4000辆的铁路编组站,工业区内还兴建了企业铁路专用线;距省会城市长春85公里,乘坐吉林至长春城际高速铁路,半小时即可抵达长春;东北高速公路网主干线长珲高速公路在经开区设有出口;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仅60公里,空中交通十分方便;规划建设之中的松花江吉林港就选址在经开区内。经开区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优势,产品辐射半径合理,商贸物流成本低廉。二、前景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
经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具备了完善的生产生活条件。经开区已收储了大量土地,为各类项目落户提供了七通一平的项目建设用地。一条环江公路把经开区与市区连为一体,规划区内的道路、供水、雨排水、污排水、供电、供汽、通讯等“七通一平”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完成。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了8万吨,工业净水规划设计日供水能力为20万吨,目前已达到10万吨;现已建成1座大型一次变电站,2座二次变电站;通过整合区内松花江热电公司、燃料乙醇公司和吉林化纤集团的公用工程配套资源,使现有供热、供汽能力能够完全满足入区企业的需要;照明、绿化工程全面完工,形成了良好的外部形象。三、蓬勃发展的特色园区、雄厚的产业配套优势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接近30%,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化工产业为支柱产业,食品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优势产业的工业产业格局。同时,科学规划了化学工业园、汽车化工产业配套园、碳纤维高技术产业园、轻工化纤纺织园、品牌食品工业园、机械电子工业园、吉林深圳产业合作示范园等七大园区。园区建设发展迅猛、成绩突出,意大利蒙特公司、德国恩卡公司、美国嘉吉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钢集团、杭州娃哈哈集团、内蒙古伊利集团、山东史丹利公司、辽宁奥克化学公司、深圳惠程公司、深圳大族激光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入驻。
(一)化学工业园区
化学工业园区规划面积564公顷,园区内化工企业现有48户,化工产品共72个大类,总产能为298万吨。其中通用化工品生产企业25户,产品品种19个,总产能255万吨。精细化学品生产企业33户,精细化学品品种53个,总产能为53万吨。拥有燃料乙醇生产能力60万吨、乙醇生产能力20万吨、苯胺生产能力36万吨、环氧乙烷衍生品生产能力25万吨、复合(混)肥生产能力40万吨、液体二氧化碳生产能力10万吨、乙酸乙酯生产能力5万吨、硝酸生产能力18万吨、硫酸生产能力10万吨。
化学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于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和新能源产业,依托吉化的原料及增量发展空间的优势,以石油化工和生物化工为基础,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进行拓展和延伸,最终成为带动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关联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全国,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化工基地。
(二)碳纤维高技术产业园区(中国碳谷)
吉林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经评审,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吉林经开区碳纤维高技术产业园区是吉林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核心部分,拥有骨干企业4家,在建拟建项目十几项,计划总投资超过50亿元。区内已建成吉林碳谷碳纤维公司、中钢江城碳纤维公司、吉林市吉研高科技纤维公司、吉林市合润化工公司等一批碳纤维研发生产企业,形成上下游配套的碳纤维产业链。目前,拥有碳纤维原丝生产能力5000吨,碳纤维碳丝675吨,碳纤维自行车2万辆,碳纤维溶剂3000吨,区内公司研制的碳纤维及系列产品,结构与性能均达到或超过T300碳纤维产品水平。
(三)化纤纺织园区
化纤纺织园区规划占地面积342公顷,化纤纺织园区的发展方向是:巩固和扩大化纤原料优势,开发功能化、差别化纤维、环保类纤维和特种纤维;加快发展化学纤维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积极推进纺织品终端消费品的开发和生产,建设高附加值的纺织品加工基地。目前,化纤纺织园区内拥有规模以上企业7户,其中的吉林化纤集团是中国500强企业之一,公司主导产品包括粘胶短纤维、粘胶长丝、腈纶纤维、化纤浆粕、纱线、纸制品六大系列450多个品种,产品质量位居同行业前列。现综合生产能力44.6万吨,产品除热销国内20几个省、市外,还远销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品牌食品工业园区
品牌食品工业园区占地面积91公顷,依托吉林省农副产品原料的优势,园区加快推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先后引进中粮集团、内蒙古伊利、杭州娃哈哈、四川沱牌、台湾顶新、可口可乐等12户国内外食品行业的知名企业,引进资金近24亿元,已形成了水产品、牛奶冷饮、稻米及玉米深加工等三大产业,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五)机械电子工业园区
机械电子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78公顷,园区主要产品有采油设备、玻璃钢制品、纸制品、铅酸蓄电池、石墨制品、脱硫设备、磁信息材料、化工泵等。园区发展以当代电子技术为先导、以先进制造技术为基础,融合机械、微电子、自动控制等有关技术而形成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依托吉林市现有产业基础,结合当今信息业与制造业的最佳结合点和发展方向,做大做强机械电子产业。
(六)汽车化工产业配套园区
“十二五”规划期内,吉林汽车工业园区要建设成百万辆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整车要发展成为一汽微型车、商务车基地。同时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乘用车。以整车为龙头,带动零部件配套生产及汽车文化、物流、服务等汽车后市场产业发展。经开区汽车化工产业配套园区充分利用化工产业优势实现化工产业发展延伸化、产品加工精深化,推动化工为汽车配套进程,研制符合汽车采购标准的汽车非金属产品,围绕汽车整车生产实现同步配套,建设化工延伸产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研发汽车用橡塑专用料、汽车用化学品,实现量产配套,推动两大产业双赢共进。
(七)吉林深圳产业合作示范区
园区充分发挥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和改革开放的“窗口功能”,积极探索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径,实现吉深两地产业互动、共赢发展,努力推动吉林市成为深圳市利用高新技术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传统产业的示范区,并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为两市企业提供新的发展平台、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机遇,共同促进深圳、吉林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以适应国际经济新形势下的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发展需求,拓展两个城市间企业新的发展空间。园区已开工项目5项,投资额11.4亿元,其中吉林高琦公司聚酰亚胺项目已基本建成,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签约项目21项,投资额123.6亿元;达成投资意向项目18项,投资额38亿元。四、宏伟的发展目标、科学的产业定位吉林经开区“十二五”发展目标是: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产值千亿级的开发区。主要目标是:2015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0亿元、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35亿元。中心工作是着力打造五大产业基地。
一是全力打造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推进与吉林石化的深度合作,以康乃尔化工、众鑫化工为龙头,以引进精细化工大项目和提高精细化工产品竞争力为重点,着力延长精细化工产业链条,持续研发、制造与终端消费市场贴近的精细化工产品。同时,加强与医药等产业配套融合,以南海北沙制药、吉林制药为龙头,大力发展医药化工,提高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水平,加速扩张医药化工等产业经济总量,全力打造东北地区知名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到2015年,全区化工产业总产值要突破650亿元。
二是全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国碳谷)。构建形成高效、紧密的碳纤维产学研用合作体系与合作机制,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聚集和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把吉林经开区建设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全的民用碳纤维产品生产基地、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技术研发基地和国家碳纤维产业化人才培养基地。力争到2015年,形成碳纤维原丝生产能力3万吨/年,碳纤维生产能力1万吨/年,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品生产能力5万吨/年,实现产值超过150亿元,打造中国首屈一指的碳纤维及制品生产基地“中国碳谷”。
三是全力打造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依托长吉图区域机械电子及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促进装备制造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发展,努力形成区域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到2015年,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要达到100亿元。
四是全力打造品牌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依托吉林地区农林牧产品资源优势,继续做大品牌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规模,推进企业向高科技、标准化、绿色化、外向型方向发展。深度开发食品加工产业链,全面拓展品牌化、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加快形成以娃哈哈为龙头的品牌食品加工基地。到2015年,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要突破100亿元。
五是全力打造东北亚现代物流基地。积极探索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结合,面向生产性服务业强劲需求,规划建设生产服务业配套基地;以吉林机场、吉林港建设为契机,整合区域交通运输资源,加快建设现代化仓储物流体系,运用“商流驱动物流、物流带动资金流”的理念,打造“物流+市场+金融”的商业模式,努力形成区域产品集散地和物流结转中心。五、投资环境与优惠政策
开发区管委会是吉林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项目审批等方面享受省级政府管理权限。开发区为企业提供“保姆式、跑步式、精准式”服务,开发区投资服务大厅设有立项审批、规划建设、土地、环保、安全、技监、工商、税务等服务窗口,可为客商提供“一条龙”式服务。
优惠政策:
1、享受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具体参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5〕36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153号)等。
2、享受吉林省政府、吉林市政府促进企业发展、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方面优惠政策。
3、化工企业享受吉林省政府出台的化工循环示范园区优惠政策;碳纤维企业享受吉林市政府出台的扶持碳纤维行业发展优惠政策。
吉林经开区即将启动的新一轮总体规划,将以东区为基础启动西区和北区。吉林经开区将形成东区、西区、北区3个区域。西区分成两个功能区,即居住生活、公共服务区和一、二类工业区。北区划分为3个功能区,即精细化工产业及新型材料产业、机械电子产业、物流出口加工区。
吉林经开区位于大东北经济圈的核心部位、长吉图先导区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是长吉经济一体化,实现汽车、化工两大产业融合的引擎。西区和北区启动后,与珲春边境贸易开发区、中新食品加工区、长东北等园区形成遥相呼应的开发建设之势,辐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