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不忘初心。
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起跑线上跃身奋起,省委、省政府保持战略定力,全省上下增强发展自信,着眼长远,夯实基础,全省经济保持了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迈出了振兴发展的坚实步伐。
循着一个个坚实而闪光的足迹,我们看到的是,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在白山松水间铺展开来……
稳中有进,是我省经济上半年的总基调。
上半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04.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时隔两年,再次追平全国平均增速;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96.16亿元,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全省三次产业比重为5.3:55.5:39.2,服务业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同比增长6.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
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2700万吉林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昂扬的斗志、苦干的劲头奋力泼洒出的巨幅画卷。
“稳”字当头,项目建设成“压舱之石”
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需,着力保持稳增长,项目建设一马当先。
今年4月,省领导率领15路调研组分赴全省各地,实地督战111个“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项目建设现场,高规格、全方位、快节奏,见实情、问实况、出实招……
“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让“早”成为建设发展轨道中强大的助推力,建设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车间里、工地上,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长蒋超良等省领导“沙场点兵”: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仔细询问项目进度;在塔吊“群舞”的背景下,调度建设问题;“望闻问切”,对症下药——
“要开辟‘绿色通道’,强化跟踪服务”,“要‘一企一策’逐步破解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要主动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沟通协调,形成推进项目建设的整体合力”,“要聚焦优势,聚力‘短板’,精准谋划,抓住宏观政策有利机遇,抓好一批关系长远发展,具有支撑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
一年之计在于春。伴随着“三早行动”的嘹亮号角,我省大项目建设在春风中蓄积能量,扬帆起航。一批围绕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转型升级、重大科技创新、重大民生社会事业、重大生态环保的项目在我省落地生根——
在长春高新区,亚泰医药产业园、航天信息产业园、玄武岩纤维及制品等100个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在白城,结合当地特色的300万只肉羊产业园区项目应运而生;在白山,总投资45亿元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全面开工;在延边,延吉烟草工业园打叶复烤厂项目建设有条不紊;在长白山管委会,总投资20亿元的长白山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紧锣密鼓;在吉林,总投资56亿元的吉林创新产业园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在四平,年产5万延长米PCCP新型大管径管材等56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破土动工;在梅河口,总投资105亿元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破浪前行,攻坚奏凯。上半年,我省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472个,同比增长4.9%,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573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共完成投资1550.91亿元,同比增长10.4%。
“转”字为媒,服务业攻坚打造新引擎
2月14日,在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全省服务业发展攻坚视频大会召开。大会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在各市、县(市、区)设立分会场,共8000余人参加会议。
“今天是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我们以召开专题会议的方式见面,目的就是让全省上下在节后迅速进入工作的状态、落实的状态、奋进的状态, 迅速掀起真抓实干的热潮。”巴音朝鲁开宗明义。“把打好服务业发展攻坚战摆上突出位置,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蒋超良掷地有声。
发展要提速、比重要提高、水平要提升——一场事关吉林省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服务业攻坚战打响了。
号角连营,锣鼓震天,将士们务实重行,闯关夺隘,捷报频传:
——舒兰大米上线热销,蛟河木耳火了村淘,“一网全城”成了吉林市民的网上大超市……上半年,吉林市预计实现网络零售交易额53.4亿元,同比增长32.6%。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助推江城服务业发展踏入快车道。
——全力打造“六大知名旅游品牌”,努力把延边打造成国内外著名的边境旅游目的地和优质生态健康休闲旅游区;充分利用空中航线,结合陆海联运等模式,把延边建设成为对周边国家的大通道、大通关;激活以珲春为圆心200公里半径“黄金大三角”区域;尽快把延边建设成为韩国商品的集散地……如今,服务业已经成为延边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全州上下都在积极探寻服务业发展中的不足,补足短板、做强优势。
——伴随着我省服务业攻坚战的逐步推进和政策效应的不断释放,长春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92.1亿元,增长6.5%,对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4.5%,拉动全省增长3.5个百分点。
……
跨境电商风生水起,物流车辆往来如梭;商业综合体、特色商街、服务业集聚区成功落位、拔地而起;众创大厦、产业园区集聚八方创客;传统服务业变革挖潜,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196.16亿元,同比增长8.3%。金融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增速分别为11.2%、8.4%、7.4%。
“进”字为先,重点行业增强支撑力
在一汽-大众奥迪Q工厂整车建设项目现场,一汽-大众焊装规划部项目负责人薛华说:“这是一个高科技、高智能项目,已达世界先进水平。”项目建成后,奥迪Q工厂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仅焊装车间就将使用427台机器人,自动化率可达53%,节省人工20%至30%。
在吉林吉星轮胎公司车间,高性能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一期750万套生产线流畅运转。公司总经理袁国洪兴奋地说:“待到1500万套项目全部建成,这里将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轮胎制造基地。”
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我省汽车制造业强势回升,上半年实现增加值836.73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18.6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7%。
“做强现代中药,做优生物制药,做大化学制药。”通化目前85户医药企业完成新版GMP改造,万通40亿片感通片、东宝人胰岛素类似物等项目已纳入全省百项重点工程。今年第一季度,通化市医药产业产值增长13%,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巩固扩大‘药’的基础、补上补齐‘医’的短板”,通化力争到2020年,全市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
变中求进,我省医药产业上半年保持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255.59亿元,同比增长11.2%。
传统产业发新枝,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上半年我省行业基本面保持良好增长。
上半年,全省41个行业大类中,同比增长的有34个行业,增长面达到82.9%。其中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27个行业,特别是汽车、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支柱和重要行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而7个下降的行业分别为烟草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开采辅助活动、皮草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基本都属于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
“破”字解局,探索开发开放新路径
6月11日,珲春经罗津港到上海的集装箱航线成功运行一周年,共计往返航行22个航次,运输集装箱2356TEU。大批板材、玉米、大米、家具等商品“乘”此航线南下北上,将吉林与长三角紧紧联系在一起。
作为吉林省“借港出海”战略的另一成功实践,“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韩国釜山”铁海联运航线,目前也运行一年有余。截至5月25日,该航线运行46个航次,运输进出口货物709TEU。
运距短、运输时间少、物流成本低,客商选择“走珲春”,看好的正是这一点。
对外开放是珲春的总开关、强引擎。今年一季度,该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7亿元,同比增长8%。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6.1亿元,同比增长9.4%。随着总投资40亿元的紫金多金属综合回收、总投资10亿元的雅戈尔国际服装城等重大项目相继生产创效,为珲春稳步提升开放水平蓄足了后劲。
登高望远,乘势而上。抢抓“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利契机,我省上半年新开辟了延吉至日本大阪、韩国济州,长春至莫斯科、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空中国际航线。通化、延吉、长白山机场改扩建工程相继启动和竣工。一条横贯东西的空中国际走廊渐成雏形。
3月18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通化市建设向南开放窗口的若干意见》,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路向南,奔向蔚蓝。大通道建成后,通化、白山等地将由省内的交通末梢变为东北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而我省“借港出海”将成东、南双向发力之势。更具有战略意义的是,我省将有望从东北对外开放的边缘成为前沿重地。
7月,吉林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与辽宁丹东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吉林以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为依托,借丹东港向南出海大通道形成,实现了“内外联动”。
谋变之时,吉林累量蓄能,求进之路,吉林行稳致远。画卷已然展开,白山松水跃然纸上,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精彩正在逐渐呈现。(记者 赵广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