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切换
新闻
在希望的田野上——松原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纪实
2013
04/17
10:24

始建于2001年的松原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如今已成为松嫩平原上一颗耀眼的新星。漫步在园区里,在一栋栋特菜(新品种)大棚区,有机的蔬菜,把人们带进“长寿王国”;扑鼻的菜香,让人们神清气爽;稀奇的果蔬,使人们眼花缭乱。在一座座养殖场里,朝闻鸡鸣声,暮听猪鼾叫。院落中喷泉水花飞溅,花草绿柳飘香,沼气站生态环保,新生代畜禽进入市场,“一项多能”搭建了科技养殖的平台。在一个个企业前,那鳞次栉比的厂房,展示着时代的张力,高新产品在这里升级进档,产业配套和精深加工在这里形成链条。这里已经成为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有国际领先的“反刍动物快繁”基地;有国内领先的“沼液浓缩肥”、“无土栽培”、“工厂化育苗”、“智能人工温室”等实验基地;有省内领先的“蔬菜地热技术”、“绿色饲料技术”等研发中心。诗情画意般的农业高新技术新区,催生着我省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彰显着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在全国的领军地位。

松原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一个省级开发区,管辖两个乡镇,总面积204平方公里,人口4.1万人,耕地13057公顷。

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当年曾轰动一时,后来却悄无声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然而,挑战使开发区的建设者们,凭着一种卧薪尝胆般的创业冲动,激荡起不甘落后的志气、奋起直追的勇气、后来居上的豪气。决心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建成特色蔬菜生产示范区、特畜禽类养殖实验推广区、农副产品加工配套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商贸流通服务区,开拓出“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第一区”。

名优新特的产品,精深加工的链条,展示我省农业高新技术的实力

建设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如同在原始雨林中寻秘探宝。第一个人走过的路,后来者多会重复跟进,但能有几个人真正找到宝藏呢?开发区的领导者思路很明确:从林莽荆丛中独辟蹊径,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几十栋大棚曾是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全部家当。开发区怎么建?路怎么走?大家都很茫然。再加上管理体制未理顺,使开发区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就在开发区何去何从的关键时期,2003年,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

贝多芬有句话,道出了当时新班子的心态,“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没有讲条件、讲理由的余地,就是干!他们推出“现代版”的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愿景规划。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增加科技含量,走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通过抓龙头、建基地、创品牌、找市场,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通过优化结构,发展二、三产业,走农村城镇化发展之路,靠农业现代化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依托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把松原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我省现代化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城、松原市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成吉林省西部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生产安全、优质有机的农产品基地。

按照这个“版图”,如今已经完成了过半的工作量。在不久的时间里,这个愿景将成为现实。

几年来,在农业高新技术方面,他们由单一的引进,逐渐向合作开发、自主研发的方向发展。他们先后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引进、推广和转化农业高新技术成果70多项。先后引进、推广和转化农业高新技术成果30多项,主要有以色列艾森克公司的微滴灌技术、美国EM溶液、日本大地1号液态肥、新西兰的酵素菌、英国的PIC种猪繁育和饲养、养猪+沼气生产+种菜“三位一体”技术、振频式灭螟技术、黄板诱蚜技术、胚胎移植技术、清洁养殖技术、农业专家信息系统、日光温室大棚节能技术、太空种子推广技术、规模饲养小区整体配套技术等。

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既要不断转换脑筋,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开拓创新方式方法。一是抓好科研创新体系建设。他们以北京大明集团、松原三川公司、鸿翔种业为依托,成立荒漠化土地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研究中心、农产品生物保鲜研究所、玉米研究所。此外,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成立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中心。

二是抓好良种推广。重点推广了“沈玉21”和“双玉102”优良玉米种子;建成马铃薯育种和蔬菜航天育种基地;养殖业有美国的双A佳肉鸡、有英系PIC猪、有吉林白鹅等。今年,又建成“反刍动物快繁中心”。他们面向农村、农户,大力推广这些优良和高技术含量的品种,反哺社会,惠及农民。

三是抓好良法的运用。主要有以色列艾森克公司的微滴灌技术、美国EM溶液、日本大地1号液态肥、新西兰的酵素菌、英国的PIC种猪繁育和饲养、养猪+沼气生产+种菜“三位一体”技术、振频式灭螟技术、黄板诱蚜技术、胚胎移植技术、清洁养殖技术、农业专家信息系统、日光温室大棚节能技术、太空种子推广技术、规模饲养小区整体配套技术等。充分利用北京三安集团的三安超有机农业技术落户开发区的机会,做好有机产品的推广工作。三安技术不用化肥和农药,就能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其核心是生命信息调控技术,是目前最具科技含量的生物技术,现在已获得28项科技成果,分别适用于农业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食用菌栽培等多个领域。今年,全开发区发展三安有机玉米60公顷、超有机蔬菜35公顷,养殖超有机肉鸡3000只、超有机鸭子20000只、超有机猪400头、超有机肉牛200头。全面提升农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在此基础上,新申报认定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230公顷、有机生产基地面积120公顷、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660公顷。新申报认定绿色产品3个、无公害产品4个、有机产品7个。加大推广大明集团的纳米材料,治理荒漠化土地和中低产田改造技术。同时,对科特公司生物保水剂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适时进行推广。

四是合作创新。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在开发区科技示范园内,建设一栋1500平方米高标准连栋大棚,展示现代农业科技,对新品种、新技术进行实验、示范、推广,目前,这栋温室大棚的技术属国内一流。通过电脑自动控制温室内小环境的温度、光照、水分、肥料应用,在减少投入的同时,提高育苗质量。温室全部启用后,不但解决了农户的育苗问题,而且还解决了苗期病害问题。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智能育苗工厂年销售收入达175万元,利润达130万元。此外,和中国农业大学和省内多家科研院所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广泛合作联系,搭建产学研、科技试验的平台。

全方位打造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新型模式。松原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不但在技术上创新,而且还把产业链条拉长。他们建立和引进的企业,都与农业技术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有关。

开发区引进吉林省新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000万元,配套建设年产有机蔬菜4000吨的温室大棚100栋,年产净菜1000吨的加工厂一座,储藏能力500吨的气调保鲜库一座。

2007年,吉林省成一禽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改造,投资2000万元,建设肉鹅出口加工生产线一条,600吨冷库一座,库房、监控防疫检测中心、污水净化池、饲料加工厂配套建成。带动周边县市6万农户养鹅800万只,推广种草养鹅5万亩,解决周边县市20多个乡镇的5万人就业问题。年销售收入25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

吉林百兴牧业有限公司是2005年以肉鸡屠宰加工为主,落户开发区的工业企业,投资1.2亿元人民币,建成养殖规模30万只的养殖示范场1个,以“公司+农户”形式与农户签订了2000万只肉鸡养殖合同,发展代养农户600多户;建成年20万吨饲料加工厂一座;日出栏30000只鸡雏的孵化场一座;20万套种鸡(鸭)场一座;屠宰车间、冷冻车间正常运行。预计年销售收入80000万元,利税8060万元。

鲁迅先生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松原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创业者们,用切身的实践,诠释了这一至理名言,为我省现代农业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一产促动二产,二产拉动三产,提速增效的成果,彰显了开发区的强劲

松原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在贫寒中诞生的,通过历届创业者的不断努力、拼搏苦战,不断被输入营养,使之筋强体健。

松原市市长助理、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宇树志深有感触地说:“建设开发区不能指望国家给多少钱,而是利用国家给予的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为全省解决‘三农’问题探索一条成功之路。”确实如此,没有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就没有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的强劲势头。

开发区的领导班子不断探索新思路,实施新途径,采取新措施。几年来,他们对一、二、三产业实施互动发展,整体推进,不断注入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今年上半年,农业总产值实现9.35亿元,同比上年增加18.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同比增加8.62%;蔬菜总产量达到31.8万吨,同比增长21%;牛、禽、猪分别发展到80700头、5700000只、160000头,同比分别增加37.83%、25%和22%。

为了保障高产高效的粮食生产,他们重点抓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首先是推广抗旱的优良品种。开发区鸿翔种业引进培育的抗旱优良玉米种子“沈玉21”和“双玉102”,尤其是“双玉102”,耐旱性极强,两个月不下雨,叶面不打卷。全区推广抗旱品种近万公顷。其次是推广抗旱保水剂。开发区科特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抗旱保水剂,是中国农业大学的科研成果,具有高吸水性和保水性,能促进作物生长、节约肥料、改良土壤。全区推广使用面积5000公顷。再次是推广土地深松技术。针对土壤板结,他们引进了中国农科院的先进设备——深松犁,已在全区进行试点,效率良好。原垄深松土壤35-40公分,打破犁底层,使土壤蓄水量增大,达到抗旱保苗的效果,而且保持一家一户的种植面积。

农业生产的长足发展和全面实施“粮变肉”、“粮变奶”、“粮变蛋”工程,推动了一批配套企业上马。目前,开发区有省级龙头企业3户,其中属于畜禽产品加工的有华正养殖有限公司、成一禽业发展有限公司、百兴牧业有限公司;市级龙头企业3户,有哦姆妮生物食品有限公司、鸿翔种业、新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已有4000多农户搞起了种植、养殖,辐射区域延伸到扶余、农安、榆树、双城等县市。根据农产品发展的需求,开发区整合资源,都是围绕农业上项目,组建龙头企业。

吉林益兴包装制品有限公司针对蔬菜、肉、蛋等农副产品包装需求,投资10000万元,建成年生产加工高质量包装材料5000万平方米。采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全套生产设备及工艺,专业生产各种纸箱包装和不降解环保包装材料,生产成本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兼顾。产品用于食品、木业、化工、家电、农产品、医药等行业包装,年销售收入11000万元,利税700万元。开发区农村能源生态项目,是国家批复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成大型沼气站一处,猪舍5栋,大棚温室改造及维修。猪舍以租赁形式租给吉林华正集团建设PIC种猪繁育基地。截至目前,累计投资800万元,饲养PIC曾祖代种猪20头、祖代种猪300头、父母代种猪2000头,年产仔猪5000头,年产值600万元。是集“养猪、沼气、沼肥、种菜”三位一体工程,年产沼气6万立方米、沼液7300吨、沼渣600万吨。沼气作为能源,用于温室大棚和农户生活用气,沼液、沼渣生产有机肥,用于大棚蔬菜和露地农作物,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

产加嫁接,相互拉动,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几年来,工业企业的异军突起,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财政增收带来了强劲势头。去年,开发区共引进项目47个,其中,工业项目19个,农业项目17个,三产项目11个。2009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要确保完成8亿元;完成重点工业项目投资6亿元;引进亿元以上大项目2个,5000万元至10000万元项目3个,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项目10个,研发达到可研深度的重点项目20个。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户,工业经济增加值达到49500万元,将比上年增长76%。

去年,开发区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各项职能,第三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真正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全区三产企业达到376户,新增35户。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6048.78元,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1.10万元/人。完成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实现第三产业税收1134万元,占税收总额的8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的25%。

农产品经销市场进一步拓宽。通过积极引导,主动服务,以新城局园区为中心的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经销市场不断完善,为建立大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奠定了基础。去年,他们注册成立了农副产品经销公司,推出的小米、玉米米查、玉米面、大米等农产品已经通过了权威机构的有机认证。开发区农产品还被东北亚博览会执委会授予指定接待宾馆优质农产品特供基地。

商贸流通业日益活跃。新增运输企业5户,促进了商贸流通,活跃了市场,带动了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聚集了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推动和促进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旅游开发初见成效。完成了民俗村效果图设计,并已列入省旅游局项目库。开发区旅游规划编制已与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达成编制协议。松原市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规划中心分配给开发区的国家级农业示范点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与全市旅游线路相衔接的开发区旅游线路图已制作完成。以科技示范园、民俗村、采摘园、农业展览馆、垂钓园、宾馆、洗浴、特色餐饮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商务职能不断完善。理顺了与省市商务主管部门的关系,开展了开发区商务职能业务,完成了新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出口权办理,出口基地备案工作。为开发区有机农产品出口、走向世界敞开了国门。

记得卓别林大师说过:“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于战胜了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取得的。”松原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仅几年时间,就使一、二、三产业稳步前行,资本积累雄厚。从7年前的财政零收入,到2008年全口径财政收入2600万元,这在中国开发区发展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背负责任和使命,从空白中探寻,在创业的道路上栉风沐雨

松原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利用几年时间,打造成为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城、高科技含量的农副产品加工城、环境优美功能完备的生态城。

阿基米德有一句惊人之语:“给我一个支点,把地球撬起来。”这是人类对力的最瑰丽的想象。而开发区的领导者们靠着坚强的信念,撬开尘封的大地,挖掘出宝贵的财富,也是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开发区的创业者们在茫茫的田野上,勾画出一派锦绣河山,靠着执着的追求、顽强的意志和牺牲精神,一步步把梦想变成现实。

如今,开发区的领导和职工们在欣喜之余,总是不能忘记那创业时期的艰辛和苦楚。当年,开发区的干部们没有食堂就吃方便面,冬天没钱买煤就在办公室里干挨冻,领导们则把买车的钱用于搞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年来,松原高新技术开发区始终保持义务劳动这项活动。园区拆扒、挖沟、修路、种菜、除草等,都是干部职工义务干,从没花钱雇人。有时活儿急,大伙都不回家,挑灯夜战,渴了喝口水,饿了啃口面包。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宇树志,每次义务劳动都亲自带头。不少农民到现场观看,当他们看到宇树志一身泥土、满脸汗水地出力干活,都露出敬佩的目光。

开发区农产品保鲜公司因没钱投入,一直闲置。为了盘活这个企业,全区干部职工集资,重新把保鲜公司启动起来。

这几年,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专家教授,都带着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纷纷涌入开发区,主要是被开发区领导的真诚和信誉所感动。

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研发的60000头反刍动物快速扩繁项目,国内外多家争相引进,可他们就信着开发区的领导诚实,跟他们合作心里托底,省心、省事、省力、成功率高。采用该项技术,一只2月龄的羔羊就可拥有10个自己的“孩子”,到1岁半时,就同时拥有10个“孩子”和50个“孙子”。

几年来,凡是和开发区打过交道的专家、教授、企业老板,和他们像亲戚一样走动,从北京、沈阳、长春,时不时就过来待几天,研究问题,传授技术,不计报酬,帮忙干活。他们说:“到松原高新技术开发区像到家一样,技术合作放心、舒心,处事顺心。”

一些乡镇干部说:“我们走不到的地方,宇树志能走到。”开发区有关部门的同志说:“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数据,宇树志都知道。”用机关干部的话讲:“一年365天,他没黑天白天,没有节假日,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宇树志则说:“开发区班子,我是最年轻的,我多干点是理所当然的。”

管委会副主任李春国有心脏病,在一次公出途中发生了车祸,住院期间,躺在病床上还安排工作。党工委副书记张柱里,是开发区整个建设的参与者,也是班子里的老大哥,处处维护整体利益,啥事都干在前头。副主任闫潮江妻子患严重风湿病,在沈阳医院看病,一住就是大半年,可他没耽误一天工作。正是由于班子的合力,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使得大家同甘苦、共患难,一心扑在工作上。

如今,当你漫步在开发区高楼耸立、绿柳成荫的大街上,穿越那一座座状如蛟龙俯卧的蔬菜大棚,瓜果菜香扑鼻而来;走进那一个个现代化企业,你会感受到科技的神奇力量。这里展现的是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的画卷,预示着中国未来农业现代化的美丽愿景。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