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吉林 服务业成“排头兵”(吉林经济转型发展亮点))
景美鱼肥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雁鸣湖湿地旁,王连岐在山村江南屯经营着自家的鱼馆。才40多岁的他,这个夏天觉着自己快干不动了。“经常是屋里十来桌客人吃着,院子里好几拨客人等着。”从早上5点忙到晚上10点,王连岐却累得高兴,“看湿地、赏荷花、泡温泉……旅游热带火了深山沟里的农家乐。”
王连岐鱼馆生意兴隆的景象,折射出吉林省服务业的发展态势。2014年和2015年,吉林省服务业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全省GDP和第二产业增速;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省GDP增速1.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增速2.3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吉林省最具发展潜力、增长最快的产业。
做实基础,开通加速发展“快车道”
今年2月14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吉林省召开服务业发展攻坚视频大会,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强调,要努力把服务业培育成拉动吉林经济增长和增强发展后劲的“新引擎”。“发展要提速、比重要提高、水平要提升”,吉林省把服务业与国企改革、扶贫并列为“三大攻坚战”,举全省之力发展服务业。
在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吉林省国家广告产业园内,创业+众创孵化空间、移动+数字营销平台、文化+商业互动展演体验等区域,处处充满了创意。作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这个产业园刚建成两年,已吸引了近40家企业入驻,年营业总收入超10亿元。目前,吉林全省已建成32个竞争优势明显、产业融合关联度高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吸引了5000多户企业入驻,带动6万余人就业。
吉林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实施意见,10个相关政府部门围绕现代物流、大数据产业等16个方面出台配套政策,全面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深入推进商事制度、价格和金融改革,为服务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高铁带“火”旅游。构建“五纵四射三横”高速公路网、连接东南环线的快速铁路网、以长春机场为核心的“一主多辅”机场群,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其他有关项目建设,为服务业提速发展开通了“快车道”。
做大体量,激发市场主体“创业活力”
在吉林省边境小城珲春的浦项现代物流园区,崭新的仓库一排排延伸开来,运输海鲜、农产品的车辆络绎不绝。这个占地150万平方米的现代物流中转园区,是珲春市服务产业的大项目,一期工程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吞吐量1500万吨的规模。“有项目才能有发展,有大项目才能做大服务业体量,实现服务业大发展。”珲春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杨晓冰说。
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服务业发展攻坚的抓手,吉林省通过重点项目的谋划储备、组织实施和运营达效,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也培植了发展后劲。目前,吉林省正在重点推进85个规模大、引领性强的亿元以上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上半年已完成投资57亿元。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抓好骨干企业,激活中小企业。今年上半年,全省新注册服务业企业2.9万户,累计达到21.6万户,占全部企业户数的75%,比去年同期提高34.4个百分点。
做优产业,依靠创新培育“现代元素”
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市场需求,吉林省推进服务业创新,提高产业的技术精深度和信息化水平,培育和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使服务业增添了更多的“现代元素”。
2014年以来,“淘宝特色中国”吉林馆、长白山馆、吉林市馆、通榆馆陆续上线,为吉林省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搭建了网上展销平台。目前,吉林馆入馆商家756家,上线商品3.5万余款,累计成交总额突破12亿元。
吉林省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化发展,建成了两个国家级示范基地、3户国家级示范企业、10家省级示范基地和47家省级示范企业,全省培育各类电商企业达4000余家。
长春五度空间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光深有感触地说:“创业之初,我们接到的最小项目只有2000元的工作量。经过近7年的发展,现在公司的业务80%是数据加工业务,20%是工程测量,职工的工作强度降低了,科技含量提升了。”
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向个性化转变,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茁壮成长,吉林省正在打造服务业的“升级版”。今年上半年,吉林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39.2%,比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4%,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原标题:吉林 服务业成“排头兵”(吉林经济转型发展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