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3月24日电(记者段续)“以前只管低头种地,缺钱了高息拆借,哪懂什么金融。”吉林省九台市农民郭利说,“但现在许多农户谈起金融头头是道。”
在吉林,大规模土地流转后的机械化农业生产正在成为主流,但农资的大开销令人发愁。“抵押物不足,人家不给贷款。”梨树市蔡家镇汇丰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振生说。
抵押难题怎解?吉林省金融办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的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是“神器”:在各县区成立物权融资公司,将农民土地经营权统一抵押,帮助其向金融机构贷款。
借助这一产品,龙井市老头沟镇应岩村村民李仁山把承包的玉米地扩大了2倍多,年收入七八十万元。“贷款容易,成本也低。”他说。
对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创新运用,让吉林这个中国最为重要的玉米产地进一步释放活力。从2010年的2000多亿元到去年的6000多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快速增长。
农业活力不断增强,吉林也在用金融手段提升经济活力。对域外金融资本吸引力不强,是中国东北经济发展的短板。
为改变这一局面,吉林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组建股权基金投资有限公司。其中,财政出资不超过25%,剩余全部向社会募集,“四两拨千斤”。
“一些项目中,引导基金最少的出资额仅占总额的4%,剩下的都是域外资金,引流作用明显。”吉林省股权基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庆贵说。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地区,吉林省吉林市与广东省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2家产业引导基金,政府出资2000万元,分别持有5%股权。
完全市场化运作下,两家基金联合渤海基金等10余家创投机构,对吉林市企业股权投资总额接近30亿元,省外的优秀创投机构更深入地认识了吉林。
一系列举措,让吉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不断加强。吉林省金融办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各市州、县陆续成立分管机构;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农信系统不良贷款余额快速下降;组建地方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为国企脱困提供重组重整平台……
金融发展环境趋优,许多域外金融机构开始入驻吉林,而吉林金融集聚作用也日益凸显。例如,中国进出口银行吉林省分行自2014年底成立以来,累计实现贷款投放300余亿。截至目前,长春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已对接国内外金融企业335户,集聚金融资本461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吉林省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0984.5亿元,同比增长14.5%,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7138.6亿元,同比增长12.7%。(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