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切换
新闻
丝路吉林:激荡开放发展的新活力
2017
05/16
17:04

原标题:丝路吉林:激荡开放发展的新活力

在珲春开旅行社的郑女士发现,2016年她们旅行社接待俄罗斯学校、文化演出团体的数量较上年增长了10%。“虽然受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但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联系却更加紧密,不仅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来珲春观光旅游、文化交流,而且来这里做生意、定居的俄罗斯人也越来越多。走在珲春街头,随处都能看见俄罗斯人。这给我们做旅游生意带来很多机会。”

2014年以来,吉林省把开放发展作为吉林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立足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推动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对外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丝路吉林”行稳致远,为吉林开放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一带一路”沿线贸易 跃上新台阶

4月15日,伴随着一辆满载汽车零部件、木制品等产品的“长满欧”国际货运班列驶出长春市东站,开通不到两年、常态化运营不到5个月的“长满欧”班列承运进出口货物正式突破5000标箱。今年3月以来,“长满欧”已经形成每周出口5列以上的常态化运营频次,不仅是中国东北地区出口密度最大的中欧班列,也是经满洲里出境的班列中承运量增幅最多的。起于长春,穿过西伯利亚、东欧大地,终到德国施瓦茨海德,全程约9800公里的“长满欧”专列正成为亚欧大陆通商的新桥梁。

近年来,吉林省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的机遇,组织企业深耕潜力巨大的“一带一路”沿线市场。2016年,全省外贸进出口累计实现12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进出口增长达到5.6%,占全省进出口的38.3%。

为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吉林省先后在马来西亚、俄罗斯、伊朗等国家和地区建设了13个境外营销展示中心,延伸贸易对接与服务。从2015年开始,实施国际市场开拓三年行动计划,与驻53个国家大使馆经商参处、83个国家地方政府、82个国内外商协会、65个华侨华商组织、382户跨国公司建立了联系,积累了人脉资源。从展位费、运输费、人员费等方面,重点支持企业参加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各国举办的100余个知名展会,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搭建平台。加快发展新兴贸易方式,创建省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力争年内设立5个省级跨境电商园区。开通对俄跨境电商货运包机,目前共执飞186班(往返372班),实现货物出口1.7亿美元。进一步推进阿里巴巴国际站吉林专区建设,支持企业与亚马逊、易贝等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合作。鼓励引导企业运用国际海外仓和保税仓。深化聚贸吉林馆建设,探索推动企业扩大大宗商品B2B出口。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吉林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全面运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支持长春市用好“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策,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深化与俄罗斯、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交流合作,推动人文、旅游、服务外包等领域贸易业务往来。

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取得新进展

位于东北亚几何中心,沿边近海,是吉林省的基本区位特点。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向北开放,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则是重要着力点。

吉林省按照国家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的要求,围绕吉林省作为“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窗口的功能定位,积极主动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一方面,加强铁路、公路等互联互通建设,推进通关和运输便利化,打造“丝路吉林”大通道。推进对俄珲马铁路扩能改造和查验设施建设,自2016年1月8日起在珲春铁路口岸实行每周7天12小时工作制,切实提高货物通关能力。截至2016年底,珲春铁路口岸过货量实现202万吨,同比增长79.2%。务实推动俄罗斯扎鲁比诺港的合作开发,建设陆海联运跨境和连接亚太与欧亚大陆的新通道。2016年5月20日,珲春—扎鲁比诺港—釜山陆海联运航线正式开通,每周一班,截至目前已累计运营88个航次,进出口货物1403标箱。

另一方面,加快在俄、蒙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吉林省泰源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俄投资的泰源农业与牧业产业园区,总体计划投资2亿美元,已完成投资3900万美元,现有商业用地157.4公顷,租赁农业用地8.8万公顷,以农业种植为主导,同时开展农业全产业链项目,采取“一区多园”的布局方式,提供“一站式”服务。此外,吉林中信美来木业有限公司、珲春元宝山木业公司、珲春金鹰实业公司等企业分别在俄设立木材加工园区项目,吸引多家木制品深加工企业赴俄投资兴业。计划投资3.5亿人民币的蒙古中蒙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区,在蒙古国租用了2.5万公顷农业用地及120公顷工业用地,已有9户企业入驻。这些园区与当地优势互补,促进了当地就业,实现了互利共赢。

装备制造业和优势产能“走出去” 迈出新步伐

近年来,吉林省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积极引导汽车和轨道交通制造等装备制造业和优势富余产能“走出去”,发展了一批境外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了一批资源能源矿产基地,壮大了一批跨国经营企业。目前,有216个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级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库。

核心装备制造企业加快海外布局,一汽集团海外整车装配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14年7月,南非总统祖马为一汽集团南非工厂落成剪彩,成为中国首家在非洲完成产销本土化产业链的中国制造企业,产品辐射南部及东部非洲近十个国家。伊朗中重卡、乘用车和巴基斯坦微型车、中重卡本地化进一步深化,2015年对伊朗、巴基斯坦分别实现出口3468辆、3776辆。在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KD项目初步完成布局。

“虽然国内市场需求呈下滑趋势,但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们企业年销售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产品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说。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出口的龙头企业,产品先后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泰国、沙特、阿根廷、埃塞俄比亚、马来西亚等2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车辆超过7000辆,创汇超80亿美元,是我国装备制造的“金名片”。

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展并购和股权投资。2015年以来,东北工业集团先后以6500万欧元价格并购了德尔福汽车接收系统业务,在德国注册成立了德国福霸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以2.15亿美元在西班牙收购了德尔福机电一体化项目。

此外,积极推动优势富余产能走出去。吉林省投资集团在柬埔寨拟投资3亿美元的粮食仓储加工项目,在习总书记访柬期间与柬大米联盟签署框架协议;鸿达集团等企业12亿美元老挝湄公河电站、东北电力设计院印尼生物质电站设计等重大海外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对外投资和工程承包 实现新突破

吉林省坚持立足产业发展实际,着眼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组织企业重点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开展涉及矿业、农业、木材深加工、医药研发等多个行业投资合作和石化、电力、水利、公路建设等多个领域工程承包项目。

2014年以来,吉林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设境外企业123家,中方协议投资额43.5亿美元。吉林众鑫化工先后在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建立了生产工厂和运营中心,实现了本土化运营;吉林紫鑫药业2016年并购荷兰Fytagoras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医药研发项目;吉林省光大实业2008年开始在老挝投资种植1100公顷橡胶林项目,为沙湾拿吉省当地300多农民解决了就业;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2014年出资1186.5万美元收购荷兰缪克塞斯B.V.公司,从事疫苗研发。在省商务厅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推动下,企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国际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2014年以来,吉林省在乌兹别克斯坦、老挝、印尼、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工程承包,新签各类工程项目合同21个,合同金额7.6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27亿美元。其中,水电一局在“一带一路”沿线8个国家有15个在建项目,合同金额合计约9.4亿美元,2016年完成产值1.65亿美元;吉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在建工程承包项目9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南美洲等5个国家;中钢吉电在马来西亚2014年开工建设的沙捞越沙马拉祖工业园OM60SL铁合金冶炼项目,合同额1.8亿美元。

水电一局东非项目工期紧、协调难度大。企业采取属地化经营,大量使用埃塞俄比亚本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并大量使用当地施工队伍。目前,项目部的施工部、技术部、质量和安全部门的中外方管理人员的比例为1:3,引入了17家当地分包商。大量使用所在国本地资源,不仅降低了项目的成本,而且较好地解决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协调问题。从2016年10月底至今,项目总进度已经完成了超过40%。吉林工程不仅在质量上令当地民众满意,还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企业效益与当地发展双赢,以“设施联通”为契机,架起了民心之桥。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