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是全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药科技产业基地、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医药出口基地和创制药物孵化基地。
——我省医药健康产业以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和长春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基地“一区一基地”为双核心、以梅河口等6个医药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园区(基地)及通化县等12个省级中药产业基地县为补充,形成了跨越发展的大格局。
——长期以来,我省医药健康产业增速连年位居全省各重点监测行业前列,成为我省发展态势最好的产业之一。
——“十二五”期间,我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029.2亿元,增长幅度是“十五”期间的10倍,我省规模以上中成药工业实现的总产值持续居全国首位。
——到2020年,我省医药健康产业要实现增加值1350亿元,占当年全省GDP的7%以上。
这一组组内涵丰富掷地有声的表述,充分展示着我省医药健康产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所处的日益重要的经济地位。从中不难看出,医药健康产业在我省发展得风生水起,可谓异军突起,而且始终保持着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一大亮点。
强劲发展篇
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及“医药产业是支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基础,是具有较强成长性、关联性和带动性的朝阳产业”,强调必须大力发展。我省的医药健康产业多年来的快速推进,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就能为这一表述作出最好的注解。
数据显示,我省的医药健康产业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整个产业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增长速度连年保持在30%以上,持续位居全省各重点监测行业前列,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态势最好的产业之一。
“十二五”期间我省的医药健康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省医药健康产业经济规模先后迈上1000亿元、1500亿元、2000亿元和3000亿元4个台阶。据统计,到2014年全省医药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850亿元,占全省GDP的6.16%。按照产业增加值占GDP5%以上即可认定为支柱产业的测算依据,医药健康产业已发展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
一步步的崛起,不断实现跨越,打造一个又一个突出亮点,我省医药健康产业从弱小到强大,具备了作为支柱产业的实力和底气,展现了蓬勃兴旺的发展态势,受到人们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在中国医药健康产业版图上,我省医药健康产业的崛起还被称为“吉药现象”。
可以自豪地说,我省的医药健康产业勇立潮头,力争上游,为我省的经济和中国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越来越多的贡献。这是大力培育和推进产业发展创造的辉煌,这是科技创新与转化创造的辉煌,这是凝神聚力真抓实干创造的辉煌,这也是无数人努力奉献和默默付出创造的辉煌!
如今,我省由中药强省向综合性医药大省转变、医药产业大省向医药创新大省转变、医药生产大省向医药物流大省转变、国内重要医药基地向国际知名医药基地转变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我省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
早在2013年底,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就作出了加快培育医药健康支柱产业的重大决策。2016年4月,我省对外正式发布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6]13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医药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1350亿元,占当年全省GDP的7%以上。医药健康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位居全省各工业行业前列。
毋庸置疑,《实施意见》为加快医药健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我省“十三五”期间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
积极推进篇
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环境的营造,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支持和积极推进。我省的医药健康产业由零散开拓到成规模、上水平,再到发展成为我省的支柱性产业,经过了多年精心的培育。其中,政策支持、业务协调、方向引导都不可或缺。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动我省医药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强化产业推进体制和工作体系构建,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为医药健康产业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回顾医药健康产业的跨越发展历程,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医药健康产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具体实施工作起到了关键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2000年6月,国家科技部批准了在我省建设“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吉林)基地”,这是继四川省(南药基地)之后,科技部批准的第2个基地(北药基地)。为此,我省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并在省科技厅设立了吉林省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基地建设办公室,旨在抓住机遇,利用我省的医药资源优势,服务与引领医药健康产业沿着正确方向做强做大。
我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之路从此开始加速,新生的机构挑起了一付重担。希望的光芒让人心潮澎湃,我省医药健康产业的资源和潜力催人奋进,千头万绪的工作被逐步理顺并有序开展。
为了进一步加大我省医药健康事业的推进力度,2008年省政府组建了省医药产业发展推进组,2012年省政府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推进组,为了加快培育医药健康支柱产业,2016年3月,我省又将省医药产业发展推进组更名为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省长亲自担任组长,进一步加强了对我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成立并完善推动产业进步的领导机构常抓不懈,下大力气积极促进产业发展,足见省委、省政府对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加上实施有效的联动机制,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推动,有效增强了我省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动力。十几年来,我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各个成员单位,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与公共服务职能,突出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着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重点推进以基地建设为载体的产业集聚,使我省医药健康产业一直保持着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
在政策支持方面,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医药健康产业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从2009年起我省正式设立了省医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到2016年经费额额度已达到1.05亿元。此外,我省还建立了医药产业运行动态监测系统和分析预警制度,重点针对中成药、生物药、化学药等不同内容展开运行监测,按月定期公布全省医药产业监测数据,强化了政府对医药产业的调控与引导。
“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医药产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了以科技部门为主导的组织推进体制,在全国是一项创新,工作扎实有效,有力地促进了医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十一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对我省积极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科技创新篇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的内涵增长,是产业做强的不竭动力。我省医药健康产业的强劲增长,实现升级再升级,科技创新就是新引擎和动力源。从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到药品生产,再到已上市品种的二次开发,全产业链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创新驱动实现了产业的腾飞。
为了激励医药健康产业的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我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增强医药健康产业自主创新的力度,使各项重大科技项目得以顺利实施,让科技创新发挥了引领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作用。“十二五”以来,我省在医药健康领域共投入省级科技经费8.37亿元,占全省科技投入的四分之一以上,是“十一五”科技经费投入2.17亿元的3.86倍。
省科技厅组织实施的“双十工程”,即每年支持1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10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工程,重点向医药领域倾斜。据统计,“双十工程”累计支持医药健康领域项目57项,占全部“双十工程”项目的1/3,投入科技经费3.89亿元,带动企业投入35.8亿元。这些得到工程支持的项目纷纷做强做大,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化东宝药业重组人胰岛素及制剂项目,2016年实现销售产值18亿元,是立项前2009年3.97亿元的4.5倍,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由2009年的7.8%上升到2016年的25%;施慧达药业手性拆分光学纯药物-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产业化项目,2016年实现销售产值20.4亿元,是“双十工程”项目立项前2009年8.2亿元的2.5倍,国内同类产品零售市场份额由2009年的第4位上升至2016年的第1位,同类产品医院用药数量也达到了第1位。
医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也是我省科技投入的一个重点领域,围绕质量、工艺、药效、临床再评价等内容给予重点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科技经费2.86亿元,带动企业投入38.7亿元,支持了153个品种开展二次开发,积极引导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长白山制药康艾注射液,通过二次开发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年销售收入从2010年的4.6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2.4亿元,是2010年的4.9倍,位居我国抗肿瘤中药注射液市场第一位。长春金赛药业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通过二次开发,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2016年销售收入达到13亿元,是2010年的3.7倍。
科技创新投入有效地推进了人参产业的快速发展。我省拥有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人参产区,人参产量占到全球70%以上,这一资源优势正在变成产业优势。我省大力推进人参等中药材大品种开发,“十二五”以来,人参产业累计获得省和国家投入的科技经费1.87亿元,取得成果100多项,开发创新药物和精深加工产品130多个。到2016年,全省人参产业(包括药品生产)实现产值505亿元,是2010年102亿元的4.95倍。
此外,我省还运用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来扶持产业发展,突出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2009年以来先后投入2.3亿元,围绕大项目和大品种培育,重点支持以优势企业为主体实施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在支持的399个项目中,以企业为承担主体的项目260个,占65.2%。
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也能为医药健康产业的科技创新带来活力。2010年以来,我省医药领域“苦蝶子注射大品种技术改造”等69个项目获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争取经费3.6亿元。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制药物孵化(吉林)基地”项目于2014年8月顺利通过专家组现场验收,孵化基地3年累计销售产值99亿元、利税22.3亿元。
尤值一提的是,我省还利用平台建设,积极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为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依托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等单位,建立了省医药产业科技创新公共研发服务平台,4年累计为80多户企业提供了230多次新药创制、产品研发等服务;依托中国农科院特产所等单位,建立了省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等12个省级中试中心,共为30多户企业提供了40多次中试服务;依托吉林大学,建立了省医药健康产业培训服务平台,先后举办了吉林省重点医药企业总裁、科技创新等4期研修班,对500多名重点医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和系统培训。这些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的建立,吸引了中国医药集团、四环制药、步长制药、绿叶制药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纷纷在吉林省抢滩登陆,为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我省还加强医药健康产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十二五”期间,累计举办“长白山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中国吉林·国际人参大会”等大型会议或活动30多次,拓展了对外合作与发展空间。
产业集聚篇
形成布局合理的集聚区,发挥集聚效应,有利于产业外延增长,是产业做大的坚实保障。我省医药健康产业进行产业集群化生产是必然趋势,也是我省在医药行业区域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所在。目前,修正、敖东、东宝、施慧达、茂祥、万通等均成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医药企业。
通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我省的医药健康产业构建了以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和长春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基地“一区一基地”为双核心,以梅河口等6个医药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园区(基地)及通化县等12个省级中药产业基地县为补充的全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大格局。一张支撑我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全景图清晰地在我省大地上勾勒出来,凸显了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的优势。
长春是亚洲最大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生产基地,在国家已经批准上市的25种基因工程技术产品中,我省能够生产其中的11种;全国35种疫苗产品中的26种长春已经在生产。目前,我省已成为国家生物技术四大聚集区之一和亚洲具有重要影响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生产基地。
通化医药高新区于2013年12月获批国家级高新区,这是继江苏泰州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2014年,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先后被国家认定为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医药产业集聚区、新型工业化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和医药产业集群品牌培育试点。一次次国家的认定,如同一块块“金字招牌”,这是产业集聚效应充分发挥的体现,彰显着荣誉,也预示着担当,为壮大我省医药健康产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通化医药高新区、梅河口、长春、辽源、白山和敦化6个省级医药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医药健康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由2010年的50%左右上升到2016年的86.4%,通化县、抚松县等12个省级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县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由2009年的40%左右上升到2016年的52%,12个中药产业基地县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由2010年的40%左右上升到2016年的50%以上,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和特色的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集群化发展使我省的医药健康产业底蕴十足,医药企业数量、药品品种和文号数量发展迅猛,名次都排在全国前列,展现着医药产业大省的风貌。
路漫漫其修远,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省的医药健康产业不断跨越,走向辉煌,向产业升级不断迈进。放眼未来,医药健康产业任重而道远,前景广阔。
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我省的医药健康产业必须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再接再厉,继续砥砺奋进,用更多的跨越式前进来争做我省经济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先锋。
医药健康产业实现新跨越的发令枪已经打响。(木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