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切换
新闻
为吉林振兴发展增添金融动力
2017
10/28
15:27

原标题:为吉林振兴发展增添金融动力

黄英姿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行吉林省分行坚持聚焦本源,专注主业,自觉把各项工作融入到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中,主动对接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规划和全省“三个五”发展战略,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加大全省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促吉林经济行稳致远。

截至2016年末,全行各项贷款余额1036.17亿元,较2012年净增448.88亿元,年均增长率15.25%。今年前9月,累计投放贷款384.4亿元,9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073.7亿元,净增37.6亿元。

“输血”实体 重点领域有作为

实体经济是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石。农行吉林省分行坚定实施高位起步、高端客户、高层营销、高级维护“四高”营销战略,精准对接吉林省“五大工程”和“四大工程包”,瞄准国家、省内重大建设项目、民生等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支持。并通过法人账户透支、保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购买政府债券等多元化融资方式,进一步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截至9月末,实体贷款净增131.1亿元,同比多增79.5亿元;法人实体贷款增量“四行”排名首位。

大力支持以铁路、公路、机场为代表的“大交通”项目,促进区域互联互通。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该行围绕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参与铁路总公司投资项目,通过合作项目带动新项目营销,组建银团贷款提高信贷支持能力,确保铁路行业贷款稳定增长。重点支持了长吉珲、榆树至舒兰、松原至陶赖昭、长春至辽源、白城至镇西等8个铁总投资项目,为长春地铁一、二号线授信16亿元,贷款余额11.6亿元。成为省内铁路建设项目最大贷款行,累计投放贷款128.41亿元。积极参与省内高速公路规划网建设,为吉草、辉白、龙浦、集双、长平等12个高速公路项目,累计投放贷款240.96亿元,同业领先。成功中标龙嘉国际机场银团贷款,参贷额11.2亿元,实现了“铁公机”项目新突破,为吉林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通行保障。

积极支持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管廊、棚户区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以吉林省被列为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省份为契机,迅速行动,主动作为,积极创新融资模式,自该行2015年末在系统和当地同业率先发放首笔地下综合管廊贷款以来,现该行已成功营销吉林市、四平、辽源、通化等4座城市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授信总额115.55亿元,现已发放贷款35.2亿元,居同业首位。积极抢抓全国和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历史机遇,精心设计金融服务方案,成为白城、四平两市海绵城市贷款唯一合作银行,也是全国首家为海绵城市项目审批授信并发放商业性贷款的金融机构。截至9月末,海绵城市贷款39.5亿元,较年初增加34.5亿元。加大对棚户区改造信贷支持,参与吉林省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选二期工程银团贷款,涉及11个项目,参贷额10.4亿元。

加大对水利、电力、环境和公共设施等重大项目信贷投放,夯实持续发展基础。对已纳入当地重点建设项目规划、社会效益良好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项目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目标项目库,并通过登记造册、跟踪督办、限时办结、销号管理,提高营销成功率。积极支持吉林省水务集团“中部饮水工程”“引松入扶”工程、吉林市丰满大坝移址改建项目、敦化“抽水蓄能项目”、五大发电集团在吉投资的电源建设项目等对区域乃至全省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建设,贷款总额达260.38亿元。成功营销长白山池北区中下游生态修复等7个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吉林公主岭市经济开发区大岭汽车物流园区东风大街(兴岭路-新凯河)道路工程项目,以及前郭县棚户区改造区块配套道路建设工程项目,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增添新动能。

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为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营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该行与各级政府建立定期联系合作机制和信息交换平台,及时掌握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以吉林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生物医药、生物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中的领军企业和成熟项目为重点,分行业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客户项目储备库,及时了解企业融资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方案。同时,创新信贷产品,建立专业快捷的信贷审批通道,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信贷支持。近年来,重点支持了以通化东宝、修正集团、万通药业、吉林华微电子、吉林碳谷碳纤维、麦达斯铝业、长春一汽综合利用等产业龙头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和掌握核心技术,壮大规模、加快发展。截至9月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7.06亿,为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深耕“三农” 关键部位有支撑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三农”工作在国家大局和吉林省经济发展全局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农行吉林省分行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精准对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围绕吉林省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发展目标,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把握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大局,强化创新驱动,为吉林“三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截至9月末,县域各项贷款余额达499亿元,位列东北三省一市分行首位,3年内增幅61%。涉农贷款余额达327亿元,3年增幅23%。农户贷款余额87亿元,3年增幅26%。

突出产品创新,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围绕破解“三农”融资难题,创新推出30余款“三农”产品,初步形成吉林分行“三农”特色产品箱。围绕财政支农资金高效使用,积极创新推广“直补贷”。目前,累计发放贷款34.6亿元,惠及23.1万户农民;围绕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国农行率先创新推出“农地贷”,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现试点范围覆盖全省46个县(市、区),累放贷款10.04亿元,贷款额度在全国农行系统和省内各金融机构均排名首位。主动对接全省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放心肉”工程,借力政府增信机制,创新推出“吉牧贷”。累计发放贷款超10亿元,支持1462户养殖大户,增加畜牧存栏23.2万头(只)。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推出“大米贷”“杂粮杂豆贷”“大棚贷”等11款系列产品,整合组成“农优贷”产品箱,着力服务区域优势农业、特色农业发展,助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优化。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创新开发数据网贷,先后推出“直补贷”、“守信贷”两款“金穗快农贷”产品,累计发放贷款407万元,现两款产品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

突出服务模式创新,培育“三农”发展动能。围绕金融服务“三农”能力提升,创新推出五种服务模式:一是政府购买服务融资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实施主体为贷款对象,以购买服务的财政支出为还款来源,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县域棚改和污水处理等民生建设项目。2016年以来,共支持各类建设项目21个,投放贷款17.7亿元,其中为农安县棚改项目单笔投放达12亿元。二是政府增信模式。通过政策性担保公司或专项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带动农业银行放大8-10倍投放贷款。现已推广至全省46个县(市、区),累计发放贷款31亿元,支持农户超10万户。三是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实行产业链一体化集中运作,带动上下游农户和经销商致富。对全省1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贷款余额达137亿元;对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81%和67%,贷款余额64亿元。四是特色产业带动金融服务模式。对通化快大、万良人参市场、珲春水产市场、梅河口果仁市场、扶余三井子杂粮杂豆市场4大特色产业市场,积极探索打造集融资、渠道、客户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全资金链、全客户链金融服务模式,四个专业市场贷款余额已达到9亿元。五是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模式。积极探索构建网络融资、网络支付结算、电商金融服务“三位一体”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新模式,为金融服务“三农”插上了互联网“翅膀”。

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县支行内生动力。把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作为落实服务“三农”、做强县域经营定位的重要保障,完善实行“三纵两横一提升”考核机制。“三纵”,即对县支行实施穿透式式绩效考核;对县支行行长工资实行穿透式考核;对二级分行、县支行领导干部“找户活动”客户营销情况直接进行考核。“两横”,即强化县支行同业市场竞争力提升评价考核;强化各级党政部门对支行服务“三农”综合评价考核,2016年度,有38个县支行被地方政府评为优良,优良率86.4%。“一提升”,即县支行行长综合能力提升考核机制。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充分调动县域支行服务“三农”积极性、主动性。县域贷款总量、增量连续2年保持“四行”第一位。

发力普惠 薄弱环节有担当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农行吉林省分行切实强化责任担当,围绕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特殊群体的金融需求,加快体制、机制、产品、流程和渠道创新,有效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便利化和满意度。

聚焦“双创”战略,强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完善小微企业管理体制。在省分行专门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在二级分行及县支行成立专业团队,并成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示范支行及“中国制造2025”专业服务支行,为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针对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特点,先后推出“简式贷”“智动贷、厂房贷、票捷通、账贷通、在线通、连贷通、科创贷”等专属金融产品,实施“一网三化”工程,积极推进实施小微企业模板化、批量化、专业化运作,提高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和办贷效率。利用集团综合经营优势,向小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化金融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积极推进小微企业金融与互联网融合,推广拓展“数据网贷”“单位账户在线开户系统”等重点业务。加强与融资担保机构的合作,拓宽小微企业担保渠道。与吉林省国税局、地税局签订合作协议,推出“税银通”产品,加大对诚信纳税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截至2017年9月末,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1.36亿元,较年初增加47.61亿元,贷款增速38.47%,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4.85%个百分点;贷款客户数7075户,较上年同期增加1507户;小微企业贷款申贷获得率94.65%,高于上年同期0.38个百分点。全面完成银监会“三个不低于”的监管要求。

聚焦脱贫攻坚,加大金融扶贫力度。“融资难”“融资贵”是贫困农户脱贫路上的“拦路虎”。在金融扶贫工作中,该行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提高金融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以产业支撑破解商业可持续难题。重点支持西部地区的烤烟、杂粮杂豆等特色农业,东部地区的延边黄牛、中草药等特色生态农业发展。优先支持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农行+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辐射带动贫困农民增收。目前,该行在15个国定、省定贫困县特色产业贷款余额达17亿元,带动2万余户贫困农户增收。以政府增信解决风险控制难题。在加大创新金融产品贫困地区推广应用的同时,依托政府增信机制,创新推出“金穗增信精准脱贫贷”,目前,已有6家支行开办了“脱贫贷”,累计为13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投放贷款8491万元。将“吉农牧贷”作为精准脱贫新载体,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红及牲畜托养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现已发放贷款10亿元,带动240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以“龙头带动”带动破解精准投放难题。创新推出龙头企业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项目带动等扶贫新模式,扩大金融扶贫辐射面。同时,针对城乡农户“养老难”问题,创新推出“助保贷”,为符合社保养老保险补缴条件,前期已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但间断缴费及自愿缴纳却无力缴费的城镇农户缴纳养老提供信贷支持。目前已发放贷款510万元。并通过开展领导干部和客户经理定点帮扶“双百行动”“扶贫日”帮扶行动和驻吉央企脱贫攻坚帮村联户工作,推动金融扶贫向纵深发展。9月末,15家国定、省定贫困县贷款净增21.4亿元,增幅高于全行14个百分点;8个国家级贫困县贷款净增15.5亿元,计划完成率221.6%,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2.5万人。

聚焦基础金融服务,强化渠道创新。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弥补农村物理网点不足的问题,2012年以来,农行吉林省分行全面推进金穗“惠农通”工程建设,在村屯设立金穗惠农通“服务点”,布放智能支付终端(转账电话),为农民提供查询、转账结算、缴费、用信、还贷、小额收付等基础金融服务,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9月末,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设立标准化惠农通服务点6923个,布放电子机具8183台,实现有固定电话网络行政村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行政村100%覆盖。营销“新农保”、新农合、各种财政补贴、各类代收代付等代理项目235个,前9个月实现各类金融性交易155万笔,64.9亿元。惠农卡发卡总量达到539.5万张,覆盖全省乡镇和行政村的100%,覆盖全省农户90%以上。为解决农民“卖粮难”“结算难”问题,创新推出“粮易金”平台,通过智能支付终端进行粮食交易结算,实现了便捷、安全、高效。截至9月末,平台累计交易49.78万笔,金额突破600亿元,占全省粮食交易总额65%,市场份额保持第一;惠及全省近300万户粮民。同时,该行将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做为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重要战略、“一号工程”来抓。以“农银e管家”平台为抓手,以掌上银行为补充,打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商户、农户的财务管理、销售管理、支付结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物流+金穗惠农通服务点”,为百姓提供农资采购和农产品代销等生产生活性服务。县域地区“农银E管家”客户数量达到10246户,今年实现交易年8348笔,2.8亿元;掌上银行活跃客户净增8.04万户,县域电子渠道交易量占比87.31%。

乘风破浪千帆竞。展望未来,农行吉林省分行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更加奋为有为的精神,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切实履行好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为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