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合作共建北湖园区项目,推动构建国际领先的新材料全链条贯通式创新高地;
与中国科学院陈学思院士团队共建吉诺贝尔科学家科创园,打造集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及高新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创平台;
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未来科学园项目已经成为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吉林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实验室……
这些是长春新区深化校地合作、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生动剪影。长春新区紧扣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聚力“双城”建设部署,不断用好高校院所的创新资源,激发创新发展内生动力。
加强统筹设计
推动校地合作全链贯通
校地合作可以为推动和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搭建新平台、提供新机遇,加强校地合作意义重大。
为进一步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长春新区深化校地合作,成立校地合作专班,通过校地合作专班常态化登“门”(校门)入“室”(实验室),用好高校院所的创新资源,为新区产业链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位于长春新区北湖开发区的吉兴产业园项目由长春新区与吉林大学联合共建,项目建成后,将吸引300家企业入驻。
“此次校地合作专班机制将进一步推动校地合作全链贯通,长春新区将拿出最大的合作诚意,赢得高校院所最大的配合支持。”长春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校地合作专班,不仅推动了长白山实验室、吉大未来实验室、吉林省科技创新研究院、吉林省氢能产业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取得新进展,还将在全省和全市营造“科技成果转化就找长春新区”的浓厚氛围,为长春新区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提供不竭动力。
今年,长春新区为完善校地合作机制,将建设改造人才公寓近2000间,高品质打造海容荟商街等8条青年友好型街区。
共建创新平台
构建全链条贯通式创新高地
目标明晰,资源丰厚,平台一流,重在转化,要在推进。
长春新区携手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产业园区等科创平台,为推进校地合作夯实基础。
近日,在北湖未来科学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北湖园区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有序作业,一片繁忙景象,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该项目由长春新区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合作共建,重点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高分子弹性材料研发及验证平台等。
“项目计划 2026 年年末完成施工建设、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长春应化所北湖园区项目部负责人张建玉介绍说。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北湖园区主要聚焦高分子弹性材料、战略新材料、关键轻稀土材料等方向研发应用,创建化学、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高地。随着北湖园区的建设、建成、投入使用,该园区将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本部、长春新区北湖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园形成“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应用-产业发展”一体化的研发与转化平台,全面推动长春新区构建国际领先的新材料全链条贯通式创新高地,为吉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在长春新区高新开发区的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项目已经依托吉林大学化学、物理、材料、电子、医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建立了9个中外科研团队,包含国家级人才57人次,已成为科技部“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外国专家局“高校中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吉林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实验室。
未来,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围绕新物质的创造与转换、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精准医疗等未来科学前沿,开展前沿科学探索及应用研究,产出重大原创性、标志性科研成果,促进重大成果就地转化、孵化、产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强化协同创新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走进位于长春新区高新开发区超达双德工业园的吉诺贝尔科学家科创园可以看到,园区已经初步具备运营条件,部分项目已进入工业化试生产阶段。
吉诺贝尔科学家科创园全力打造集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及高新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创平台。
吉诺贝尔科学家科创园由中国科学院陈学思院士团队与长春新区共建,由中国科学院陈学思院士、于吉红院士领衔,多学科专家参与,打造集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及高新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创平台。
吉诺贝尔科学家科创园致力于建立以精细化工新材料为主的研发及中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引进的科学家(院士)开展基础研究、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小中试和转移转化等工作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和支持。同时,打造科学家交流中心,深化对全省、吉林籍科学家(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联系服务,开展成果展示、推介洽谈、培训讲座、大型会议等活动,力争将园区打造成长春市并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高层次、高端人才交流新平台,吸引更多高层次、高端人才来园区工作,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吉诺贝尔科学家科创园已经开展项目12个,包含小试项目4个、中试项目6个、工业推广项目2个,其中芳纶纸项目已进入工业化试生产阶段。
“按照建设目标,三年内,园区将建成中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投入使用,成立科学家交流中心,建成专家工作站、人才培训基地。”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除此之外,去年11月,长白山实验室及园区落位在长春新区。实验室依托吉林大学,设立汽车材料、生物材料与医药、未来材料设计与制造、光电信息材料、新型化工材料五大研究方向,以实验室为中心辐射带动中试和转化基地建设,探索“主体+基地”等多种方式共建长白山实验室科技园区。
众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在校地合作蓬勃发展的态势下,长春新区校地双方将不断释放合作最大效能,真正实现教育、科技、人才、金融、产业一体化发展,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